2025年,中國空調行業正站在機遇與挑戰交織的關鍵節點。制造成本攀升、全球需求分化、産業升級加速及環保政策趨嚴等多重壓力持續疊加,推動行業呈現出政策驅動增長與市場結構性分化並存的複雜格局。在此背景下,消費者需求已從基礎的制冷制熱功能向健康、節能、智能及集成等多元方向深度轉型,尤其在智能家居一體化浪潮下,空調與其他家居設備的協同集成成爲新的消費焦點。爲凝聚行業智慧、探尋發展路徑,“2025年空調行業發展大會”爲行業搭建一個共話發展的重要平台。 ![]() 2025年空調行業發展大會召開 2025年8月14日,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指导,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国家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佳合(浙江)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协办,中家智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环球家电网媒体支持的 “2025年空调行业发展大会”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智变绿动 恒享四季”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权威人士与行业精英,共同探索空调产业在能效革命、智能升级、技术革新、标准引领、全球化布局中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教授、北京建築大學王瑞祥教授、天津大學王博副教授、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助理吳海濤、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欣、産業在線家電及電氣事業部總經理索曉芳、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博士後張吉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此外,還有(排名不分先後)格力、海爾、海信、美的、TCL、奧克斯、澳柯瑪、創維、小米、美博、長虹等幾十家企業的代表來到了現場。 聚焦行业变局 政策驱动发展新机遇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攻堅之年。當前,我國經濟持續恢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消費、強實體的政策措施,爲包括空調在內的制造業注入了強勁動力。 ![]()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欣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助理李欣在致辞中指出,空调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效提升、绿色环保、智能化、健康舒适等方面持续取得进步,产品正朝着更加精细化、场景化的方向深度发展。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政策风口,空调行业需 “紧抓政策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标准引领”,从宏观布局到未来愿景,为行业勾勒清晰发展脉络。 ![]()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 面对地缘政治重构供应链、全球贸易战持续升级等挑战,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全球格局变动下的中国家电业战略应对”主题演讲中分析,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出口呈现“新兴市场拉动、美国市场占比下滑”的分化态势,建议企业通过供应链本地化、全球本土化创新及政策资源整合,构建弹性发展体系。他特别提到,中小企业可聚焦细分市场,融入AI与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在新兴市场中寻找增量空间。 ![]() 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宋敬學 2025年上半年,中国空调行业在出口和内销领域均实现增长,出口量达4105万台,同比增长6.8%,内销额1268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宋敬學基于“国补”和“高温”两大驱动因素,分析了2025年空调市场发展情况。他提到,2025年上半年,“国补”之下空调终端市场价格走高,但消费结构分层显现,市场以新购产品为主,行业虽有新入局者但头部品牌格局整体稳定。同时,“以旧换新”对产品提出新要求,空调产品从简单冷暖向高能效、多功能等方向发展,预计2025年空调市场内销将再创新高。 ![]() 産業在線家電及電氣事業部總經理索曉芳 全球空调产能十年增长1.4亿台,中国占比约八成,家用空调全球销量十年扩容1.1亿台,中国份额半数左右。産業在線家電及電氣事業部總經理索曉芳在会上分析了全球家用空调市场和中国空调出口的情况。她表示,国内政策加持叠加渠道和产品资源集中,头部品牌优势更为突出。通过替换需求的测算,未来国内家用空调替换需求超3亿台。2026冷年,中国本土空调销量预计大体持平微增,而出口市场在高基数、需求周期调整下有回调可能,但长周期来看,大暖通空调行业依然具备发展空间。企业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并拓展海外市场,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 技術創新破局:綠色與智能雙向發力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爲關乎人類未來的核心議題。而技術創新與能效提升,作爲破解資源環境瓶頸、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正逐漸成爲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在本次大會中,技術升級與能效提升被明確爲空調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多位專家圍繞這一核心展開深入探討。 ![]() 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 节能与环保已成为全球共识,空调行业的能效提升路径成为大会焦点。中國標准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深入解读了空调节能技术与标准升级方向,围绕房间空调节能,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空调行业向节能减碳、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实现标准国际领先、产业由大变强的目标。提出动态负荷能效评价方法(DAPF)、制冷剂碳排放系数(CEF)等创新方案。他强调,结合不同气候区温度差异优化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新增产品年节能350亿度,推动行业从“稳态测试”向“动态适配”跨越。 ![]() 天津大學王博副教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空调智能化正从“对话交互”迈向“主动行动”。天津大學王博副教授在演讲中指出,语言模型(LLM)与世界模型(WM)的结合将重塑智能空调体验:LLM可实现自然语言交互与个性化服务,如理解“有点闷热”等模糊指令;WM则能通过热力学动态模拟,提前预判室温变化并主动调节,甚至联动智能家居应对“回南天”等高湿度场景,让空调从温控设备升级为“气候管家”。 ![]() 北京建築大學王瑞祥教授 北京建築大學王瑞祥教授分享了关于“提高RAC能效的底层逻辑、路径与技术”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王瑞祥教授团队长期聚焦建筑用能与空调技术研究,作为北京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其在提高房间空调器(RAC)能效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从热力学完善度、能量品质匹配等底层逻辑出发,通过优化压缩机摩擦副界面等路径提升能效。另外,团队还基于对提升房间空调器能效的相关技术的发展的认知,提出未来10年将RAC的APF值提升至6.25的目标,为超高效空调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博士後張吉 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博士後張吉作了“助力能源转型:空调负荷柔性调控与应用实践” 主题汇报,重点介绍了基于电力动态碳责任因子Cr的源荷互动机制。该机制通过反映电网实时供需关系的Cr信号,引导终端用戶尤其是空调负荷主动调节用电,实现削峰填谷、消纳风光电等目标。在实验室及居家环境测试中,空调可根据Cr变化实现功率大幅调节。未来,相关技术将在多省市规模化部署,助力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成果落地與行業賦能:軟件平台發布與聯合實驗室授牌 當前國內外關于動態測量方法的研究在測試工況環境的設定、虛擬建築負荷模型的構建及收斂條件的判定等方面各有差異,測試過程溫度控制及跟隨精度、測試結果重複性等關鍵指標的測試驗證工作和基礎數據積累還需完善,亟須開展廣泛的試驗驗證。 ![]() 爲了給空調行業提供通用化、開放式的動態測試軟件平台,推進房間空調器性能測試新方法的落地,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制冷空調事業部和智能裝備研究所,在與清華大學及美的合作動態測試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聯合研發的“房間空氣調節器動態性能測試軟件系統”軟件平台也在大會上正式發布。 ![]()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智能裝備研究所賈潇雅博士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智能裝備研究所賈潇雅博士对房间空气调节器动态能力测试软件平台进行了讲解。针对空调动态性能测试新趋势,该平台集成了多种国际国内测试方法,具备设备联动控制、多通道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及二次开发接口等核心功能,为行业提供了开放式、通用化的动态测试解决方案,不仅支撑了国内新国标修订落地,还助力空调产品创新研发,促进了行业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推动空调动态能效测试与评价迈向新高度。 ![]() 空調器動態性能測試研究聯合實驗室授牌 爲進一步推進新國標驗證與技術交流,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先後爲美的、海信、小米、海爾、海立、奧克斯的焓差室升級了動態測試功能並開展大量數據比對工作。本次會議還爲首批服務于新國標方法驗證測試和支撐節能創新型空調産品研發的“空調器動態性能測試研究聯合實驗室”進行授牌。他們是: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海信空調有限公司,小米智能家電(武漢)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上海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實驗室將加速動態測試技術突破,爲行業節能創新型産品研發提供關鍵支撐。 引領發展:標准、性能、安全、環保多維度發力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及相关机构专家围绕空调制冷量、健康功能标准与场景化认证、绿色发展的碳足迹及有害物质管控、热泵多能互补和双冷源新风系统等技术创新,以及2025 年空调领域能力验证的关键方向展开介绍,勾勒出空调产业在性能、安全、环保等多维度的发展新图景。与此同时,房间空气调节器健康场景认证的颁发,进一步将标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清晰的选择依据,也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方向和标杆,推动整个空调产业向更健康、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家用電器標准化研究所所長闫淩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家用電器標准化研究所所長闫淩对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标准情况进行了介绍。她介绍,我国构建了涵盖产品类别、技术发展、生命周期的家电三维标准体系,空调标准属制冷空调类别,涉及安全、节能、智能等多领域及全流程环节。截至2024年底,我国参与多项国际家电标准工作,发布20项含我国提案的国际标准。她还强调,当前我国空调领域已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多项国标、行标正加速推进,未来将聚焦绿色低碳、健康适老化等方向,持续助力行业升级。 ![]()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技術中心部長亓新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技術中心部長亓新着重强调了制冷量的关键地位。她表示,制冷量作为最能直接反映空调制冷能力的参数,贯穿于空调型号研发、认证、出厂检测等各个关键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试验项目。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制冷量也是选购空调器时的重要考量依据,其准确测量因此对厂家和消费者都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她还提到,对于空调器领域的实验室而言,制冷量试验是最需要精益求精的工作,也是最能体现其测试能力的重要标志。 ![]() 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健康家電檢測中心副部長張維超 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健康家電檢測中心副部長張維超,围绕空调器产品健康功能评价体系及场景化展开了深入介绍。其中介绍了GB 44498—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健康技术规范》和其配套方法标准GB/T 21551.6《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第6部分: 空调器》,她提到GB 44498作为家用电器健康功能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了基本要求、健康防护功能等内容,为行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她对空调器健康场景化认证进行了分享,明确了家庭、工作、运动休闲等场景下空调器在空气净化、新风、除菌等性能上的不同要求,为空调器健康功能的规范发展及满足不同场景用戶需求提供了清晰指引。 ![]() 頒發房間空氣調節器健康場景認證 2025年空調領域能力驗證圍繞多個關鍵方向展開,既包含對空調制冷量、智能喚醒率等核心性能的分享與探討,以推動産品性能的優化升級;也涉及可燃制冷劑泄漏流場的測試分析,爲制冷劑安全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同時聚焦空調行業綠色發展,深入研究碳足迹量化與有害物質管控的雙軌升級路徑,旨在從性能、安全、環保等多維度勾勒行業發展新圖景,助力空調産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 安徽中認倍佳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傑 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热泵多能互补及双源新风系统渐成趋势。安徽中認倍佳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傑指出,热泵多能互补系统以热泵为核心,搭配燃气采暖炉等不同原理的热源主机整合到采暖水系统中协同加热,两种热源可独立运行、共同工作或互为冗余备份,能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可靠性,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双冷源新风系统则优先运用自然冷源、集中冷源等低能耗冷源,可减少压缩机等高能耗冷源的运行时间,较传统单冷源机组节能 20%~30%,且能适应不同气候区,节能性与适用范围更具优势。 ![]() 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綠色測試中心熊書瑤博士 行业健康发展与绿色发展相辅相成,中家院(北京)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綠色測試中心熊書瑤博士在介绍空调行业绿色发展情况时强调,碳足迹量化与有害物质管控需实现双轨升级。她指出,开展房间空调器产品碳足迹研究时,必须明确说明产品的功能及技术参数,涵盖额定制冷量、额定制热量、制冷季节耗电量、制热季节耗电量、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等关键指标。而在对比不同额定制冷量的房间空调器产品碳足迹水平时,可采用单位热交换量作为功能单位,以此确保评估的科学性与可比性。此外,空调企业还需特别关注GB 26572《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要求》实施的时间线,全面有效应对行业有害物质管控。 大會表彰與未來展望 在當今消費市場,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愈發多樣化、高品質化。在此背景下,衆多空調企業堅定地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將創新視爲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不斷投入研發,持續爲消費者帶來具有革新意義的産品。本次大會同期舉行了産品與品牌表彰儀式,對在制冷量精度控制、智能變頻技術、家庭微氣候場景創新等領域表現突出的企業及産品進行表彰。 獲得品牌證書的企業(排名不分先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小米智能家電(武漢)有限公司、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澳柯瑪(阜陽)空調有限公司、廣東樂京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廣西盈田明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青城中彙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恩博力電器有限公司。 ![]() 證書頒發 ![]() 證書頒發 ![]() 證書頒發 獲得産品證書的企業(排名不分先後):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小米智能家電(武漢)有限公司、海信空調有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廣東美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美邦(廣東)電器有限公司、安徽恩博力電器有限公司、浙江夏寶電器有限公司、創維空調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2025年空调行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无疑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空调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场思想盛宴的赋能下,中国空调行业将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书写行业发展的崭新篇章。而这崭新篇章里,既有技术突破的锋芒,也有绿色发展的底色,更有以用戶需求为核心的温度。 |